景东栏目导航

陶瓷百科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时间:2014年07月26日信息来源:不详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一、南北朝时期的景德镇陶瓷声名渐起

汉代以后,南方经济有明显的进步。景德镇的陶瓷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陶瓷产品也随着产量的增加远销境外,并开始为朝廷所注意。据《江西通志》载,公元583年(南朝时陈至德元年),陈叔宝即皇位,在建康(今南京)大造宫室,下令新平镇为华林园烧制陶瓷柱础,供御用。当时,新平镇已制出雕镂精致的陶础,只因强度不够而未被采用。这虽是一次失败的记录,但景德镇瓷业名声却因此传开了。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东汉青瓷五联罐

 

 

进入隋代,著名建筑家、工艺家何稠为研制琉璃瓦,曾前来景德镇进行试烧,并成功烧造出了琉璃瓦。这一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景德镇烧瓷的温度,使景德镇的陶瓷业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隋大业中(公元605—617年),景德镇终于首次烧出了两座狮象大兽,并贡献给显仁宫,而进入皇室。它标志着此时景德镇制瓷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三国青瓷人顶灯

 

史书称:景德镇的瓷业,自陈以来名天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唐代,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南青北白的发展态势,北方有以生产白瓷著称的邢窑(现在的河北省内丘县),南方有以生产青瓷著称的越窑(现在浙江省绍兴、余姚一带)。景德镇地近浙江,属于青瓷系统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隋莲瓣纹青瓷碗

 

 

 

二、唐代景德镇瓷器的假玉器之称

 

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新平镇有两个制瓷名匠,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烧制的瓷器莹缜如玉,被誉为假玉器,且贡于朝,分别称为陶窑霍窑。正是他们载瓷入关制器进御,景德镇瓷器才广为人知,名扬天下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唐白瓷双螭耳瓶

 

陶窑、霍窑是当时烧制青瓷的著名窑场。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806—820年)颜真卿等文人游景德镇地区云门寺吟诗唱和,有素瓷传静庭,芳气满闲轩之句;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饶州刺史元崔选瓷贡朝廷,柳宗元代他写了《进瓷器状》,称这里的瓷器艺精埏埴,制合规模,以上有力地说明了景德镇在唐代已具有较高的制瓷水平。

景德镇地区五代(公元907—960年)时的制瓷成就,有大量被发现的窑址实物可做证明。杨梅亭(一名胜杨亭)、白虎湾、盈田村、黄泥头是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最早的窑址。这些窑既有青瓷片,也有大量白釉碎片出土,说明这一时期的景德镇不仅瓷业兴盛,而且对宋代青白瓷(又名影青瓷)的烧造,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影响。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杨梅亭古瓷窑遗址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白虎湾古瓷窑遗址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黄泥头古瓷窑遗址

 

三、宋代景德镇因瓷而御赐镇名

宋代,景德镇烧造的风行海内的名瓷当数青白瓷。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南市街宋代古瓷窑址

 

青白瓷,另有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别名。它的特点是青中泛白,白中显青。宋代全国有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窑以成功创烧青白瓷,形成了并列于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等窑系的青白瓷窑系。而且青白瓷系影响面之大,在宋代六大窑系中居于首位。青白瓷的器形多种多样,有碟、盘、碗、杯、执壶、注碗、盏托、罐、瓶、钵、盒、枕、炉、人物塑像、皈依瓶等。北宋前期青白瓷多光素无纹,中期以后,大量运用刻花、蓖点、蓖划等装饰手法,南宋以后,印花装饰大为盛行。纹饰图案主要有牡丹、莲荷、水波、婴戏等。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景德镇窑址采集标本

 

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胎薄釉净,色泽青白,质优工巧,因而很受当时人赞叹和青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状元、吏部尚书彭汝砺在《送许屯田》诗中说: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琼玖,美玉之泛称。另据南宋将祈《陶记》载: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说明南宋时期可以和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齐名的景德镇青白瓷,在市场上都是以饶玉相称的。饶玉,景德镇唐以来属饶州府管辖,因瓷质如玉,故称。

【从制器进御到御赐镇名】景德镇陶瓷文化系列之三

宋龙凤斗笠碗

 

景德镇在宋代因创烧青白瓷器而独树一帜,并因制瓷出名而得以用皇帝宋真宗的景德年号为镇名,由此开始逐步走向全国的制瓷中心。

(作者:未知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