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
无数精美陶瓷诞生的“摇篮”
时间:2015年11月12日信息来源:不详
从粗陋走向精致,从实用走向装饰,中国陶瓷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陶瓷发展史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宝贝——匣钵,它虽然不是陶瓷,却是制作陶瓷时必不可少的窑具,无数陶瓷在其中烧制、诞生。
那么,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匣钵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原来,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和污损,工匠们会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匣钵中焙烧。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
如果不使用匣钵烧制陶瓷,直接将陶瓷器具放在火上烧,陶瓷器很容易破裂,次品会比较多。匣钵作为承烧瓷器制品的工具,既可以一匣一坯,也能够一匣多坯,从而有效地利用窑室空间,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消耗,可见中国陶瓷制作的工艺水平的成熟。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龙山文化时期烧制的黑陶,已经使用专门的匣钵。在山东省诸城市杨家子遗址曾采集过两件烧制龙山文化蛋壳陶的匣钵,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匣钵。
匣钵是一种耐火材料,古代先民发现了耐火材料,并利用耐火材料制作成匣钵,为烧制陶瓷器所用,足以证明古人的智慧。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粘土质耐火材料来制作烧瓷器的匣钵,也造就了景德镇瓷都的荣耀,由此可见,中国陶瓷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真的是一代代人点点滴滴智慧的结晶!
(作者:未知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