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栏目导航

景东动态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时间:2015年04月2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特写

 

  20世纪80年代,20岁出头,跟随父亲张松茂从事陶瓷工美多年的张晓杰开始感受到某种心灵的呼唤和诉求。他的笔开始不听从自己的手而是听从那颗随时代潮流而澎湃不已的心。大学毕业,他创作了第一件当代意义的陶艺作品《灵魂从黑开始》。此后他的艺术实践一发不可收,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考察张晓杰艺术,他的风格,他的独特的符号语言。可以概括成这样的文本:他对传统陶瓷成型工艺,比如盘筑、盘条,捏塑,拉坯等分解并重新组合形成的某种型塑语义,他对中国画的线条的抽象意义的重新解读形成的离象语义。他对形象思维的再认识提升出来的他独特的形而上语义。从这三大语义构成的语言体系出发,他利用陶瓷装饰工艺中的粉彩和新彩建立了他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即直指心灵的乐感暨节奏感,唯美的光感暨空间感,反省式的情感暨深邃感。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比如,为了获得画面的节奏,他抓住了不同弧度的线形和色块的对比,把视觉的感受引到心理的感受中形成某种音乐特征。显然这是受到建筑艺术的启发。但是在平面艺术中做到这点极富挑战性。因此,某种设计因素的巧妙运用,尤其是离象概念,即抽象的抽象,成功地帮助他由抽象的形式化语言向离象的音乐化语言转换,一旦形似的物象和指代的抽象被剥离,画面的内涵便得以像音乐般丰富,并且具有了无限解读的可能,画面中形体和空间就变得异常的纯粹,达到无可读亦无须读的境界。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心灵放松并浸染其中,无条件地接受,就足够了。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有人说,这是一种宗教的境界。

 

  其实,艺术和宗教本来就是一回事。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多年来,陶艺界针对张晓杰艺术到底是什么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评论很多。但总似乎隔靴搔痒,不着边际。张晓杰向来抱着“艺术上的问题只能通过艺术创作来解决”的态度,未予更多的关注。从美欧考察回来后,他受到康定斯基的启发。认同他的当代艺术家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还必须是一个理论家的说法。他开始为自己的艺术寻找某种理论支撑。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张晓杰的艺术理论从数学中的复数理论引申而来,概括如下:

 

  艺术形式的演变按照其发展历史和生成规律,如果真要分门别类的话,或者可以仿照数学上的复平面,构建一个艺术虚空间概念。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这是一个关于艺术的虚空间理论。张晓杰把所有的艺术形式归纳为虚空间生存概念。即每一个艺术形式不是互相否定和代替,而是各有其空间位置,也可以叫做生存空间或者历史定位。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按照他所构想的这个艺术虚空间理论,他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归类为第三象限。第三象限的作品,可以说是建立在中西艺术交融的基础上,任何单方面的极端化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艺术虚空间中,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理论还是第一次提出,还远不够成熟,但是,艺术理论家不妨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思考,相信可以做出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张晓杰说。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他认为,假如把自己的创作轨迹看作一个完整的圆,从最早的工艺品仿制,到写生阶段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他的根基在第一象限。大学时期,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他沉浸到西方美学体系中,从西方古典艺术一直走到当代陶艺前沿,从纯粹理性的创作,到刻意的洒脱,从陶瓷语言多种探索到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来,重新追溯中国画派的上古风格,这不亚于一次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唐风格的复兴。

 

张晓杰的第三象限生存

 

  在这个意义上,正是西方神性光芒下的理性主义和中国直指人心的性情至上风格从第二和第四两个象限的突破,张晓杰艺术才能得到第三象限的宝贵生存空间,同时也标志着他的创作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大圆。

 

  还是张晓杰的话说的好,艺术需要理论支撑,理论终归要靠作品说话。让我们直面张晓杰的作品吧。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