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栏目导航

培训中心

对发展景德镇陶瓷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4年04月01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对发展景德镇陶瓷的几点思考

景德镇因瓷而名,陶瓷是其称都之源、立市之本,陶瓷同时也是景德镇的名片,是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乃至古老中国一个充满了文化想象力的符号。

历史上的景德镇作为历代官窑所在地,生产出来的精美瓷器出类拔萃地传承和发扬了中国陶瓷的制作水准。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名瓷”声名远扬,始终主宰着瓷艺的审美标准。传统的手工技艺则奠定了它“世界瓷都”的地位。

对发展景德镇陶瓷的几点思考
《牡丹》圆板   张晓东作品

 

然而毋庸讳言,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因体制弊端及经营不善等主客观原因而日渐式微。就在十大瓷厂瞬间改制、规模化的日用陶瓷生产线下马、数以万计的陶瓷工人纷纷下岗,景德镇陶瓷整体跌入低谷的时候,那些老陶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经营的家庭作坊,以艺术陶瓷和高仿市场支撑起了岌岌可危的瓷都招牌。但手工艺人的自足、小作坊的局限、品牌意识的匮乏、艺术家和商人角色的混淆、固步自封的自满等等,加上市场的急功近利,恰恰成为了制约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有鉴如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的战略部署,吹响了重振瓷都雄风的号角。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刘昌林今年在北京参加“两会”接受采访时表示:用美丽的城市给这片热土塑形,用兴盛的产业把这片热土注实,用繁荣的文化为这片热土铸魂,放飞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的“瓷都梦”。我理解正是陶瓷使景德镇成为美丽的瓷城,陶瓷产业注实了景德镇这片热土,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铸就了瓷都魂。重塑世界瓷都是165万瓷都人的共同梦想,陶瓷从业人员更加责无旁贷。本人就此作了一番思考之后,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我市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育陶艺经纪人队伍  让艺术家专心创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三百六十行样样精通的全才,科学家未必能诗善画,文学家不见得能制造飞机卫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革命要有分工”。反之,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必将贻误其擅长的事业。同样,一个优秀陶瓷艺术家,未必擅长经营陶瓷,但在景德镇,却有太多陶瓷艺人兼做陶瓷商人,即自己的作品自己卖。如此一来,不仅因为角色混淆耗费了陶瓷艺人尤其是著名陶瓷艺术家本应用来创作更多精品佳作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而且很可能降低其作品价值和艺术家声誉,同时也影响了陶瓷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商业经营模式引进并应用于陶瓷领域,让制瓷的制瓷、画画的画画、经商的经商。景德镇制瓷绘画能手比比皆是,陶瓷经营人才则相对匮乏,外界对景德镇陶瓷现状有一句评论“景德镇人只会做瓷器不会卖瓷器”,尤其是现在缺少陶瓷艺术品经纪人的年代,培育陶艺经纪人队伍,让艺术家专心创作尤为重要;艺术品市场已经步入专业分工的时代,虽然个人交易也是一种买卖艺术品的途径,但是没有透过正规市场的交易,未来可能不容易在正规的艺术市场中流通,因此在专业分工的时代里,艺术家的包装、文宣、推广、运输、保险、估价、展览、拍卖直到收藏,已经是无法由单独一个人所能完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火烧出个千年瓷都,烧出个苏富比拍卖陶瓷创世界艺术品之最价。

对发展景德镇陶瓷的几点思考
《飞流直下三千尺》瓷瓶   张晓东作品

 

众所周知,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三顾茅庐》瓷板画以15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创当代单件陶瓷艺术品最高价;2010年国庆节前夕,张大师创作的第二幅《三顾茅庐》瓷板画,又在北京以13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人购藏,再次刷新景德镇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同时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的新时代。张松茂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多次创造当代艺术陶瓷市场价格新纪录,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其作品本身物有所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为其经纪人独家代理其作品的景东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张大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六七十年,作为中国乃至当今世界陶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其功底之深厚、造诣之精深,毋须赘言。然而,如果让年逾古稀的大师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作品,不仅其本人会感到力不从心而宁愿用这份精力和时间再去创作新的作品,而且难以达到通过经纪人经营取得的理想效果,不能让其作品的价值通过相当的市场成交价格体现出来。诚如我在他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成交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的那样:“第一块《三顾茅庐》以150万元成交后,我们确立了艺术创作与作品营销分开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三顾茅庐》以1300万元的高价成交,前后经历了5年多的洽谈,其中所花费的精力不是一个艺术家力所能及的。最后,通过景东理财的经纪人朱宗斌的操作,才能完成最终的成交,证明我们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

在西方,艺术品经纪人是一个常见职业,他们是艺术与财富的居间人,具有丰厚的知识贮备和经验,能准确判断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作品的特征,又对艺术市场有清晰的判断。欧美的艺术品经纪人甚至能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做的服务。在那里,艺术家与经纪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稳定,如果有藏家直接找到艺术家购买作品,会遭到艺术家的拒绝。当代陶瓷艺术品的价位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线徘徊,缺乏称职的陶瓷艺术品经纪人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大凡优秀的艺术精品要进入艺术品市场进行流通、保值和升值,就需要艺术家背后的经纪人和专业机构来进行操作。为了规范和发展陶瓷艺术品市场,亟需培育一批成熟的陶瓷艺术品经纪人,为艺术家处理经营事务。一方面把陶瓷艺术家从他们不擅长的经营事务中“解放”出来,潜心专注于艺术创作以便创作出更好更多的艺术陶瓷精品,同时通过陶瓷艺术品经纪人的专业运作,真正体现和提高陶瓷艺术品的价值,繁荣陶瓷艺术品市场,让艺术家回家画画,让经纪人为艺术服务。

 

借鉴外来艺术创新陶艺   为“景漂”提供方便和服务

景德镇原本就是一个不设围墙的新兴城市,“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外来艺术和外来艺术家影响并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在重农轻商的宋代,新建的景德镇隶属浮梁县,当地人(即浮梁人)大部分是农民,有田有地的农民不用靠作瓷生活。新的工业小镇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周边地区没有田地、为了糊口的劳动力涌了进来。最早进来的都昌人占据了制瓷的各道工序,挑瓷土、拉坯、利坯、装坯、挛窑、摆窑。接着,抚州人来了,他们干起了走街串巷卖瓷器的营生。更晚进驻的安徽人则抢滩“后勤服务业”,全面操持着瓷工们的吃饭、穿衣、住宿等一应事宜。而北方来此避乱的手艺人则义不容辞地成为最早的陶瓷专家……景德镇历史上曾两次大规模接纳全国最优秀的制瓷艺人,一次是北宋末年的北方战乱,一次则在元代初期。躲避战乱的手艺人逃到这里安身度日,他们的手艺也在这里生根、开花。制瓷的各道工序在这里一直不停地发展、精进,直到今天,景德镇还保留着手工制瓷最完整的工序、最精湛的技艺。近现代最著名的“景漂”莫过于“珠山八友”,他们几乎都是“景漂”一族,王琦、王大凡、刘雨岑都是安徽人,邓碧珊是余干人,徐仲南是南昌人,田鹤仙是浙江人,汪野亭、程意亭尽管是乐平人,但乐平当时与景德镇乃至浮梁并无任何隶属关系,直到他们组成“月圆会”50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乐平才化归景德镇市管辖,所以汪、程也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景德镇本土艺术家。正是这些古往今来的“景漂”们创造着景德镇的传奇。

景德镇一直以他的大气包容而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城市,正是因为这种大气包容的传统,所以在景德镇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这么多外来艺术家感觉不到陌生和隔阂,而是能够带着各自的思想、新鲜的信息与当地艺术逐渐融合,一起发展。古代如此,近现代如此,当代更具时代特色:今天来这里从事艺术创作的不仅有数以万计的外地艺术家,而且有超过千数的外籍艺术家,景德镇这座老瓷城已变成了一个多国艺术家云集的地球村。这些艺术家来自四面八方乃至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不乏早已功成名就的名家大腕……景德镇为“景漂”们提供了舞台,让他们能从瓷都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在全新的领域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也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借助景德镇瓷器这种千古不朽的材质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并世世代代流传于世,而他们则为景德镇千年积淀的传统风格带来了清新之风和全新的理念。

 大文豪郭沫若诗赞景德镇:“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人类学家方李莉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一千年以来都以一种技艺支撑整座城市。”我以为陶艺之最非景德镇陶瓷艺术莫属。瓷器其实就是一种材质,艺术家借助这种适合千古留存的材质进行创作,从而产生了陶艺这个新的艺术门类。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景德镇的纸画不值钱(当然是与瓷画作比相对而言),尽管这里拥有其他同样规模的中等内陆城市难比企及的众多艺术家,其中不乏中国美协会员,但这座艺术之城却稀有价值很高的纸画作品,而陶瓷艺术精品却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这也体现了瓷都特色。正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瓷器资源,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景漂”前来做工、创作、制造,与为数不多的“镇巴佬”共同铸就了瓷都辉煌。历代官窑实际上就是瓷器加工点,窑工们按照皇家要求亦步亦趋地规矩操作。各地各大艺术流派进入之后,风格各异的民窑星罗棋布,加上薪火相传的景德镇工艺,为工匠画匠成为艺术家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然而,没有创新,这进化了千年而不再变化、一再重复过去的技艺,也有可能会死。当前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临摩多于创新、写意多于工笔(重彩),前者由于急功近利导致生命力短暂价值偏低。瓷画要借鉴国画、油画、剪纸等姊妹艺术,博采众长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天下的艺术家和艺术新生力量汇聚到景德镇,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景漂”现象令世人瞩目,带来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最新信息,同时也让本土艺术家感到一种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本土有技艺,但缺乏创新的理念。而今天,这二者因为“景漂”效应有可能达到一种结合,也让景瓷有了一种创新的可能。

“景漂”艺术家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并且还在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譬如出台相关政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多更好的平台供他们创作、交流等等,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景德镇,我们也将为此作出一些努力,即将成立的张松茂粉彩瓷研究所就是一个对外交流的场所,希望能为外来艺术家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单一艺术品产业化  艺术陶瓷日用化

原创艺术品是单一的,如果将单个艺术品生产制成千千万万个艺术品,也就是使单一艺术品产业化,在陶瓷领域便是将艺术陶瓷日用化,则可以让芸芸大众感受到艺术家营造的艺术氛围。其实自古以来,人们认识艺术家都是通过书籍、年画、挂历等印刷或复制出来的作品,王羲之、张择端、毕加索、达•芬奇均是人们如雷贯耳的大艺术家,可有谁能收藏到《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拿烟斗的男孩》、《蒙娜丽莎》的原创真迹?恐怕连看过这些珍品原作的也寥寥无几。大家都是看到这些不朽作品的印刷(复制)品后才了解并得到一定的艺术享受,进而认识他们的作者。陶瓷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同样如此,拍出5.54亿元天价的乾隆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粉彩瓶和2.3亿元高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甚至没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但仍能通过现代媒体网络一窥其“真容”。有幸收藏到“珠山八友”以及当今王锡良、张松茂等泰斗级大师原创作品的没有几人,人们大多通过图片、画册才欣赏到他们的作品,但总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如果能通过正当合法途径将这些珍品同样复制到瓷器上,使之进入千家万户,使喜爱这些珍品的人们免除望图(图片、画册)兴叹的遗憾,岂不是皆大欢喜之善举!

让收藏家收藏原创艺术品,为大众生产复制品,使之同样随时可以分享和欣赏艺术家的劳动成果。陶瓷艺术品的产业化生产,还可以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不断地扩张,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进而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其实景德镇早有这方面的成功范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宇宙瓷厂相继生产了由已故著名陶瓷美术家赵惠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浙江美院教授姜学炳、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沈浮等设计的《红楼梦十二金钗》、《颐和园》、《西湖民间故事》、《紫禁城》等彩盘,通过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出口,由美国布莱福特彩盘交换中心独家经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后,因其制作技艺精湛,画面色调明快,人物栩栩如生,深受美国消费者青睐,倍加称赞,将生产这些彩盘的宇宙瓷厂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这几套彩盘成为该厂对美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单件换汇率创全国陶瓷行业日用瓷之最。据统计,仅1987年创汇就高达473万美元。业内人啧啧称赞:几个花面搞活了一个厂,几套彩盘养活了近两千人!迄今为止,这些艺术彩盘已成为国内外收藏爱好者重金难求的珍品。

 十大瓷厂风光不再,但其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近年来,我们景东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先后将素有“牡丹大王”雅称的张松茂大师设计的“牡丹”、毛泽东主席用瓷花面“水点桃花”主创人员之一的徐亚凤大师设计的“水点桃花”等名家代表作品应用于公司生产的餐具、茶具、文具、办公用具等日用陶瓷上,同时将更多名家大师的代表作复制于瓷板、瓷瓶、瓷盘等瓷胎之上限量发行,使大师作品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如将张松茂大师2010年以1300万元人民币创下当代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的彩粉《三顾茅庐》复制于不同规格的瓷板、笔筒、双清屏等瓷胎上,使众多工薪阶层的消费者也有幸欣赏并购藏这一划时代意义的艺术陶瓷精品。

除此之外,景东集团公司先后限量制作的张松茂大师《紫归牡怀图》、《满园春色》、《富贵满堂》、《春讯》、《国色天香》、《松荫观瀑》、《碧叶城秋》、《珍珠釉梅竹》、《翠湖叠彩》、《海棠争艳》瓷板和《牡丹》、《红地梅竹》双清屏以及《和谐荷花》、《喜上梅梢》瓷盘,徐亚凤大师《明月松间照》、《屏开富贵》、《紫藤咏春》、《中华春晖》瓷板等名家大师设计监制的艺术陶瓷作品,无一不在国内外市场热销。我们还与多名外地著名艺术家和“景漂”艺术家签约,不久便可将他们的代表作“搬”上瓷器生产系列产品投入市场。这也是景东集团在近两年艺术陶瓷市场普遍比较萧条的大环境下逆势上扬效益保持稳健增长的一个“秘诀”。

(作者:张晓东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