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
精神残缺与艺术空间
精神残缺与艺术空间
德智体全面发展似乎是人类进化的方向。然而,德智体均衡的人又大多平庸得很。反而,那些引领人类进步者多是些精神残缺者。这是一个悖论。
我不是身心合一论者。但是身体的残缺,影响到精神残缺,可见的原因是某种感官的缺失。瞎子阿炳,自己割掉耳朵的梵高,都是因为某种感觉的缺失或弱化而使得另一种感官异常的敏感。纯粹精神的残缺,恐怕更是如此。这种异常的敏感状态,使人的精神与被关照物得以区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曾经说过,人的身体似乎已经进化完成至少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固化的阶段,而人的精神还正在进化的进行时呢。身心并非合一的另一个证据是幻觉。我们知道,幻觉往往在感官不能感受客观对象(无论是背景的缺失这样的客观原因还是疾病的主观因素),或者纯粹向内的自省状态时发生。沉溺幻觉,在古人甚至成为最高的追求。尼采的酒精,屈原歌咏的椒、蕙、兰,古代巫师常用的香料、大麻,都是致幻剂一类的东西。幻觉的存在,说明精神并非是物理世界的一一对应。这就为艺术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当代艺术家应该有勇气摒弃唯物的,工具的,实用主义的艺术观。应该摒弃那些以模仿自然为最高境界的艺术观。应该有勇气承认我们人类在精神方面的残缺。因为我们的精神还没有进化完全。更进一步说,人类的精神进化的空间有多大,艺术的空间就有多大。
失去记忆的穿越
我把自己最近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命名《失去记忆的穿越》,不是为了赶电视剧的时髦。穿越这个词,原本是科学家搞出来的。又由科普作者带给大众,引起娱乐界的关注。正是因为娱乐媒体和普罗艺术的关注,迫使科学界对“穿越”这个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比如,相对论、多重宇宙、虫洞等理论都从各自的层面提出解释。
不过,娱乐也和艺术、科学一样,既然引起了人的关注,必然是人性的某个部分被唤醒的结果,一定是某种失去的记忆被找回的悟性使然。于是,穿越这个词也就成了艺术家必须关注和响应的事件。
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生生不息,更像是一场无穷无尽的穿越,谁说你不是来自远古或者未来的某个失去了记忆的灵魂。
在我看来,每一个灵魂都占有全部的宇宙和经历所有的历史。每一个灵魂都包含了所有时空的信息,就像莱布尼兹的单子,只不过被现实世界局限和屏蔽了而已。艺术家的全部价值就是去重新读取这个灵魂的全部信息。假如我的作品和这些语句引起某个人的共鸣和点赞。他一定会把我对我的作品的命名改为《找回失去记忆的穿越》。而我必欣欣然以为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