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
【欧洲行记】意大利
从巴黎到威尼斯。一路上都在想,离罗马越来越近了,心里急切地期待,又有点慌乱。好像一个朝圣者越来越接近那座殿堂。我相信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有过这种体验,对即将到来的高潮的忐忑甚至恐惧。罗马和它的核心梵蒂冈的神圣决定了朝拜者必须一点一点地接近它。这也是从巴黎出来先飞威尼斯,再经佛罗伦萨,最后才到罗马的一个理由。这理由有点牵强也有点偷懒呢。
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汗美术馆在我的参观计划中本来就是个重头戏,加上正好又离我下榻的酒店只有5分钟的路程,因此在参观完学院美术馆之后,随即就去了。我早前的功课里知道,这座美术馆颇具特色,但是当我走进他的时候,还是被它那一反现代派的晦涩和生硬留下来深刻印象,它营造了一种家一般的亲切温馨,使得现代派艺术不再显得那种狰狞,拒人千里之外的“野兽气息”。它大门面向运河,生活气息很浓。院子里小坐片刻,有点心和咖啡。我不懂咖啡,但觉味道较深沉。展厅和画廊相连,好像登堂入室,一步步引人入胜。等你静下心来,才发现,古根汗女士原来还是推动抽象派和超现实画派发展的重量级人物。她收藏的艺术作品多是现代艺术传世的经典,有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和雕刻,包括毕加索的《海滩上的诗人》、杜尚的《列车上的忧郁青年》、波拉克的《月光女神》和米罗的《安静的少妇》。
件件都是顶级巨制。
古根汗女士在这里住了30年,死后把这座宅子连同这些无价的作品贡献出来,应该是一个圆满的人生。
忽然感到世界之大,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人生有涯,艺术无限。一个人要是不能为这世界留下点什么,岂不是遗憾甚至罪过吗。
威尼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梦幻般的城市。徜徉在街头,就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梦,每一座石头的建筑都漂浮在水上,水波恍惚,氤氲,渲染得建筑和桥梁都摇晃起来,令人目迷心眩。我从圣马可广场走去威尼斯艺术学院美术馆。短短的几十分钟,心思摇曳,如醉如痴。当我走进美术馆后,威尼斯画派的明快和鲜艳依然荡漾着波光一般,似乎只是梦境变幻了场景,大有时空穿越的快感。时至今日,依然感觉满城的波光潋滟都散发着女性的体香。
海上生活动荡,人的心理必恍惚。因此要理解欧洲,必先理解威尼斯这样典型的海商文化。欧洲文化的变革几乎每次都是从商业文化推动而来。因此,欧洲几乎从未有过土地危机。这和我们的历史充满了土地危机导致的改朝换代大不同。我们总在周期性地颠覆,周期性地兴盛。欧洲文明却总是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因此欧洲文化得以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最有特色的当属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圣城。从威尼斯到佛罗伦萨,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化的原汁原味。意大利整个就是一座博物馆。小时候,看罗马假日,完全不能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氛围,因此根本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现在想明白了,脱离了文化背景谈艺术,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参观佛罗伦萨巴杰罗美术馆,最强烈的印象就是,欧洲人尽管和我们一样,在历史上经历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没有被打倒。反而站稳了文化的立场。就是恢复希腊。这句口号过去总和韩愈的古文运动相比较,我却联想到孙中山的恢复中华。韩愈的古文运动无法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孙中山的恢复中华却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中华。
而乌菲齐博物馆的一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则第一次把美术作为一种消费品推向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艺术从此摆脱了神权和王权的仆从地位,进入自在自为的境界。
佛罗伦萨的参观重点还包括碧提宫。据说是一个银行家(碧提)的私人宅邸,后来被另一个银行家(美第奇)买下来。几经修葺,今天成为一座集画廊,瓷器馆、银器馆、服装馆、马车馆、现代美术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而以其中的波波利花园最为引人入胜。假如对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没有切身体会,亲自来走一走,感受人工和天然的和谐统一的话,切忌不要谈意大利,更不要谈什么西方和欧洲什么的。只有到了意大利,只有到了意大利曾经的首都佛罗伦萨,才知道,古典有多么伟大。现代艺术不是因为反古典成为现代主义。恰恰相反,是因为古典太伟大太深奥太完美才不得不另辟蹊径,从人性的另一面,从人的心灵的最隐秘处发掘新意和生机。
等到终于到了罗马,便什么都不想了,选择的纠结不再困扰,直接就去了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我想知道这座基督教的圣城,当代艺术究竟将以什么样的面目示人。基督教的面子,艺术的里子,还是艺术的外表,宗教的实质。从整个博物馆的外观和内在不相统一的情形见得,颇像中国人外圆内方的气质,或者相反,更像瓷器,外面晶莹剔透,玲珑八面,内心却刚硬如瓷胎粗粒质朴。参观了一天,出来的时候,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来过,好像梦境重温。其实细想起来,无非是自己的观念得到某种验证罢了。
国立罗马博物馆才是意大利的最权重的价值所在。古希腊、古罗马直到早期基督教时期的雕塑、石雕和建筑装饰作品,尤其是人类早期对性的观念。相当完整地表现了欧洲文明的发端。希腊文明的开放和基督教的禁锢以及文艺复兴的解放在这里构成了人类精神成长成熟的链条。稍微细想一下,就会悟到一个道理:不经历人性的禁锢,不能锻造成熟的人格,没有人性的解放,便没有思想的百花园,更遑论精神世界的大森林了。你可以说,古代文明是质朴的性开放的产物,那么现代文明就是经历了禁锢之后的性解放的成果。
罗马波格赛美术馆
罗马街头
走进梵蒂冈,终于明白,这其实就是中国的故宫。假如不是满清人的自私,假如当时没有外国势力的干涉,假如溥仪不是那么的没出息要去投靠日本人的话,故宫很可能成为一座像梵蒂冈一样的国中国,城中城。
走着梵蒂冈的街道和建筑之间,其实就像走在一座大型博物馆里面。一砖一石都是人类文化的遗存。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这里,你完全不必去理会世俗的荣耀,因为没有什么比神更荣耀的。你也完全不必去思考什么是宗教,什么是神,这里就是神的殿堂。更不必去想象记住什么稀罕的东西好回去和同事伙伴们讲述所见所闻。的确,到过这里的人再没有兴趣去炫耀什么了。无论你的事业有多么辉煌,在这里,一丝一毫都不值得夸耀。你恨不得匍匐着,喃喃自语:一切错失都是人的过错,一切荣耀归于上帝。人在这里,能自知渺小,这同样是神的懿旨。神在这里不是让人求什么得什么的,是让人恐惧的。
唯有艺术在这里值得展示,唯有心灵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绽放。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这里都是那么纯粹,一切丑陋在这里都是那么无地自容。在这里,你只管行走,只管向着你希望到达的彼岸前行。无须指点,无须圣贤,无须恐惧,无须牵挂。只管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