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栏目导航

陶瓷百科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时间:2013年11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整理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发源地。古人饮茶重于“品”,品茶之道在于精神愉悦,不仅体现在对茶叶的要求,更注重于茶器,所谓“茶以清心,器以载道”。古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雅士,无不把蕴涵着茶之心语的茶器,作为其赋诗吟词、闻香问禅的心梯,茶器已经超出了实用范围成为时代审美情趣的体现。

民间饮茶器具在中国饮茶史上,称呼先后不一致。陆羽在《茶经》中,将饮茶所需器具称之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所需的器具,称之为“茶具”,这一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到了南宋,将饮茶时所需的茶器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五头豆青釉茶具

 

在唐代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唐人饮茶讲究情趣,因此,茶器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器具,更是增加茶之情趣的工具。高雅精致的茶器,本身就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性。

我国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宋代人崇茶、尚茶,以品茶为雅。宋人饮茶比唐人更加精致和细腻,极尽穷奢之能。宋代喝茶不仅要突出口感、触觉、观赏、把玩器具外,还要在器具中体现出人文精神。不仅饼茶制作比唐代精致,饮茶也从相对粗放的煮茶到细腻的点茶,进而深化为分茶和斗茶。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八头『庐山五老峰』茶具

 

元代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突出表现为元青花的出现。元青花以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器为最,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以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而著称,是中国陶瓷史上青花器的第一个高峰。

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过渡时期,体现在茶叶加工和饮茶方法的改变是饼茶开始衰退,散茶(即芽茶和叶茶)逐渐兴起,相应地饮茶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以饼茶研末而饮的点茶法和煎茶法逐渐被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法替代。

元代的茶杯器形相对收敛,更便于携带,在茶杯内部有绘画装饰性花纹,这也是开了先河,在元之前,瓷器上的花纹多是刻或印在器物上的。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九头『紫藤』茶具

 

明代茶具,较之前代出现了大的改变,从唐、宋时饮饼茶为主,采用煎茶法或点茶法的茶具,到元代饮用条形散茶,使用适合沸水冲泡的新式茶具。而明代将元代出现的新式茶具定型,并沿用至今,后世茶具的变化多是在式样或质地上。

明人饮茶采用冲泡法,因而烧水沏茶和盛茶饮茶的器具被普遍使用。此外与唐、宋、元茶具相比,明代茶具更为简约,品种也大为减少。据资料记载,明代的茶具大致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等类。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约,但在制法、规格、质地以及制作工艺上极为考究,力求将茶之色、香、味、意、形表现到极致。明代,饮茶器具最突出的特点是小茶壶的出现,明代最为崇尚紫砂或瓷制的小茶壶。据张谦德《茶经》记载: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足矣。由此可见小茶壶更可以突出茶之馨香。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五头青花『花鸟』茶具

 

清代,茶的种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出现了红茶、白茶、黑茶、黄茶和乌龙茶。因这些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饮用时仍然沿用明代的沸水直接冲泡法,在茶具上基本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不过由于清人瓷器烧造工艺的发展,在工艺上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特点,清代瓷茶具创烧出粉彩、珐琅两种釉上彩茶具。

7501瓷是景德镇御窑停烧多世纪后,景德镇集其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所烧造的当代陶瓷的经典之作。因为7501瓷是1975年为毛泽东主席所定制的,因此也简称“毛瓷”。7501瓷从泥料、釉料的选择和精炼,器形的设计、图案的装饰、烧制的工序上,都集中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和各方智慧,大家怀着一颗对毛主席的虔诚之心,烧造出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比起宋代的青瓷、建盏,明代的甜白、釉里红,清三代的粉彩和珐琅彩、民国的珠山八友,而独具特色,达到了瓷器烧造的又一个巅峰。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茶瓷话古今

八头『水点桃花』茶具

 

自古至今,陶瓷茶具就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并从侧面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茶具是茶文化中最为瑰丽多姿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天,茶叶科学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都对茶具设计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出现必然会使古老的茶具艺术更具智慧与人性的关怀。

茶具的艺术美体现了茶艺、茶道崇尚自然,讲求协调平和、规范生活礼仪等宗旨。除了实用功能外,茶具还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也间接反映出人们的修养、情趣甚至为人品德。现代人对茶具的要求在实用的同时更注重它的审美,造型和纹饰要求不能只有传统模式,需要具有时代特色,体现现代人的审美趋向,审美价值。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