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
景德镇,警惕传统工艺流失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勤劳智慧的景德镇陶瓷艺人在千年窑火中铸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制瓷技艺。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除了本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最重要的是传统艺人们“鬼斧神工”的技艺创造了土与火的神奇。景德镇的瓷器能成为全世界陶瓷文化中的审美经典,成为全世界共同接受的珍贵遗产和标准,与景德镇独特的传统制瓷工艺密不可分。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非常完善,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写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可见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同样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景德镇的民营企业有不下几千家,有些为了追求利润雇用廉价劳动力,在生产工艺上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造成了产品质量和档次下降。十多年来,随着人民瓷厂、光明瓷厂、红旗瓷厂、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等国营企业的改制,一半从事陶瓷业的工人纷纷下岗,昔日闻名世界的景德镇瓷器正在走下坡路,眼见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正在流失。甚至有些大师,写意画越来越多,目的仅仅是为了促成快速交易,完全没有注重艺术品的内涵。殊不知一件真正的传统工笔陶瓷艺术品是需要花很长时间、倾注很多心血去完成的。一直以传统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传统工艺瓷,面临着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局面。很难想象,离开了曾经引以为傲的瓷器,景德镇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千年瓷都景德镇将何去何从?
值得庆幸的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为保护传承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1994年,市委、市政府为了表彰瓷都老艺人对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具有三代以上有影响、有绝技,连续从事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家族中,评选出王锡良、张松茂、曾山东、徐亚凤等24户“陶瓷世家”,一时间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话题,也成就了独具景德镇特色的陶瓷文化景观。实践证明,“陶瓷世家”对传承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继张松茂本人1988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后,夫人徐亚凤2006年也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子女(婿)张晓东、张晓杰、张慧、陈实先后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一门六大师”成为业内传奇和佳话。
2011年9月,77岁高龄的张松茂大师创办了景德镇市第一所公益性陶瓷艺术类职业培训学校——张松茂陶瓷艺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采用课堂教学方式,所录取的学员全部免费入学。张松茂大师亲授技艺,将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独到的绘瓷技艺传授给学员。培训中心还为学员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电教设施,新建标准宿舍供学员休息,免费为学员提供就餐。除张松茂大师亲自授课外,培训中心还不定期地聘请陶瓷学院的专家教授来中心授课辅导。
在开班仪式上,张松茂大师说,陶瓷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需要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将瓷都景德镇博大精深的传统陶瓷艺术发扬光大。创办培训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有志于传承并发扬光大景德镇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从艺数十年积累起来的陶瓷艺术创作经验和技艺,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传授给你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传承并发扬光大景德镇传统工艺作出贡献。
创办张松茂陶瓷艺术培训中心对于景德镇传统工艺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张松茂大师采用课堂教学方式,面向世界各地招收培训陶瓷艺术人才,不仅打破了过去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式传承模式,而且将张松茂陶瓷世家几代人近百年实践经验探索出来、堪称中国陶瓷艺术瑰宝的独特传统粉彩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社会,揭开了顶级陶瓷艺术大师培养接班人的新篇章,充分体现了这位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泰斗的崇高思想和博大胸怀!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坚持不懈地做这件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好事。张松茂大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坚持和无偿授艺的壮举,功在当代,必将荫及后人、利传千秋!
如果有更多身怀绝技的陶瓷艺术家能像张松茂大师一样,打破传统的传艺(技)陋习,以传承景德镇传统工艺为己任,把自己乃至自己家族世代相传的独到技艺无私地传授给更多有志于传承和发扬光大景德镇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则景德镇幸甚!中国陶瓷幸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