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
粉彩,最美的瓷上中国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康熙皇帝酷爱陶瓷,他执政期间,创烧了珐琅彩。初时,珐琅彩采用进口原料,成本很高,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康熙便下令国内工匠自己研制。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创烧了粉彩瓷,自此,粉彩成为景德镇彩瓷的主流。
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砷”元素,发明了 “玻璃白”,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砷,可引起乳浊作用。粉彩瓷的彩绘,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和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操纵其加进量的多少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且有今日“糖果色”的柔美,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也称“软彩”。
粉彩瓷中的花卉和服饰中的点缀,都用一种叫金红或洋红的进口料,它的发色剂是微量的黄金,是在氧化气氛中能够低温烧成的。与粉彩中其它的彩料烧结氛围和温度都不同,温度高了,颜色会发紫,温度低了,又不能呈现本色的艳丽,为了保证粉彩中最重要的红色的色彩鲜艳,加入玻璃白,还有降低熔点的作用。虽然洋红在粉彩瓷中运用的量并不多,但是这彩料又最金贵,还颇有点唯我独尊的意思。
在表现技法上,粉彩采用“渲染法”,从五彩的单线平涂进展到明暗的洗染,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的花纹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鲜艳,有深有浅,可厚可薄,打破了过往瓷器色彩单调的局面。清三代的粉彩瓷因做工细腻、色彩丰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越来越受收藏者认可,尤其是近几年,粉彩瓷的价格更是逐步攀升,居高不下。
2010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之时,也没能少了粉彩瓷的身影,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亿港元成交,打破中国瓷器工艺品全球拍卖纪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洋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就以5.5亿元的天价,将粉彩瓷乃至中国陶瓷的身价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