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造物无价 | 香港导演拍《瓷魂》纪录片 每一件瓷器都有一个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无数各式的工艺制品,在工匠与技师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之中诞生,记载着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精神。
而集独到工艺、非凡匠心、脱俗美感与高贵气息于一身的中国瓷器,则为极致艺术之精粹。历代以来,皆为帝皇之家的珍宝、公侯富商之恩物、平民百姓的梦想。工匠为每件艺术品投放的 专注与热情,堪称鞠躬尽瘁,而每件匠心独运的珍品,皆为独一无二的大师杰作。
位于北京首都博物馆的这块瓷板描绘了清中晚期御窑景德镇的风土人情
作为华夏文化的真髓,中国瓷器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从中国到达远方的欧洲。欧洲人以“China”一字,同时描述了瓷器以及出产这些珍品的遥远东方国度,足见瓷器在中国文化及历史中非同凡响的代表地位。
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有它的故事。比起衡量对象的价值,衡量一个故事的价值要困难得多
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古董瓷器的成交价往往是天文数字;这个价格或许能反映出它们的极致工艺或它们的珍稀罕有,但每一件作品背后,那些肉眼所不能见,更未必为人知的历史、传统,以及那份与制作者一脉相连的精神,才是它们令人神往、令人感动的泉源。
御窑景德镇
景德镇作为御窑,这千年间,汇聚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令铸造陶瓷的技术推向高峰,可是,这些祖先们的手艺却渐已失传,今天,景德镇的匠人又选择如何传承下去?
《瓷魂》监制,著名收藏家黄英飞
香港著名古董瓷器及钟表收藏家黄英飞先生,凭藉对中国文化的多年研究与热诚,联同导演麦启聪先生,耗时两年,深入探究,多番寻访,以镜头细致辑录与演绎,精心制作《瓷魂》纪录片。
40分钟的电影透过深入浅出的手法,探讨中国的瓷器文化,剖析历史,见证传承,进一步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中国文化艺术之美,更从中带出启发人生的哲理。
《瓷魂》预告片
每一件瓷器都有故事
从泥土釉料的配炼、修造坯胎均以古法炮制的龚华,他坚持以古法柴烧、论火侯,每道工序均一丝不苟,因为他坚信瓷器的灵魂就在每个细节当中。
年青人阿莹,身份是一位古董商,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原来年青的心,却意外地喜爱旧物。这个夏天,阿莹造访在景德镇的龚老师,亲眼目睹千年窑火再度相传,更鼓励了她坚持下去,“造物无价”,她决心要为瓷器的走上这条传承之路。
澳门,是明朝海上丝路,一个为欧洲贸易商船开启的重要港口,由于海禁私贸等原因,这段历史一直没法被还原真相。潘国雄先生在过去二十年间,不断找寻碎瓷片,原来当年的碎瓷、次品因被大量弃于港口,被泥土掩盖,随着澳门发展,出现大量挖地工程,碎瓷才得以重见天日。“日出而拾,日入而息”是这位白发老人的写照,潘伯伯希望这些瓷片能拼凑出澳门被遗忘的历史。超渡这些瓷器的亡魂,让它们安息就是他的夙愿。
人生,或者如铸造陶瓷一样,是一场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过程:历炼高温烧制,是毁灭,同样是一次浴火重生。无论是完好,或破碎,这些瓷器各自承载不同的命运,在填补历史的道路上,牵引了这些善良的灵魂,亦引证了人间有情。
Q&A
Q:在这部纪录片中,是否采访了一些工匠,他们是怎样看待现在的瓷器的?
A:故事里的龚华认为官窑的造瓷工艺是最顶尖的,但当中的细节及传统,是流传了一千年前的工艺,很多都已经失传,非常可惜,很多跟他共事的工匠也如此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他坚持复兴这门官窑工艺的原因。
Q:这部纪录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A:大命题是探讨传统工艺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选取的角度以人出发,好奇为什么有人如此费心、如此沉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原来跟人很有关系,跟自然很有关系、一切也离不开爱,这很值得大家思考。
Q:这部纪录片是如何告诉人们,每一件瓷器作品之内,都有工匠所赋予的灵魂?
A:一件瓷器,严格来说,是分开七十二个工序完成。简单来说,由拉胚、修薄瓷胚、画胚、上釉等等。其实每一件成品的要求很严格,每一个步骤也不能出错,而且陶瓷是“火的艺术”,单是烧窑,也会有失败的情况,一个步骤出错,便会前功尽弃,其中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内。
Q:“古玩的美予人视觉上的刺激,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的故事亦能够启发我们”这句话如何理解?
A:香港苏富比的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Nicolas Chow跟我们分享过一个很动人的故事:他认识一位在日本的收藏家,是一位老先生。他们认识多年,Nicolas也是常探访他。某一天,这位老先生,请他到阁楼的茶道房去看一件官窑。当时他形容很激动,那是一个午后,当时有阳光照进室内,瓶子衬托着花,一切很优雅、自然、和谐。他形容这个瓶是“the colour like the blue sky after the rain”是雨过天青色,也就是后来拍出的官窑粉青釉纸槌瓶。光是听他说,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个情景的诗意,那件艺术品的美。但他与收藏家所建立的信任,能够分享对瓷器收藏的热爱,最终能够通过这些事享受自己的工作,也启发了我们很多。
Q:本次纪录片能够获得各种国际大奖,您是否分析过原因是什么?最得到评委青睐的是什么内容?
A:如果故事没有通过人去注入感情是死的,唯人的故事最真实、最能令人动容,我们谈的是人的故事,这是获评审青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