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栏目导航

行业新闻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时间:2013年11月21日信息来源:景德镇陶瓷艺术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它们,曾经贡献了“瓷都”景德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它们,是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四大名瓷”生产厂家的代表;  

它们,生产的精美瓷器在封闭的上世纪50—70年代远赴海外; 

它们,有着新中国“十大瓷厂”的美誉,却在90年代逐渐没落;  

 “1980年后,为民瓷厂等企业进入鼎盛时期,每家厂都有两三千名工人,每年产值达几千万元。所以当时全国的陶瓷行业都有“近学为民、远学醴陵”的说法。“那时候进瓷厂都要开后门,不进政府机关都要进瓷厂工作。”当时他们的工资有上百元,而一般单位的工资才四五十元。”曾经的老职工江东保回忆说。

曾经的红旗瓷厂副厂长罗会寿,谈到逝去的“光辉岁月”时,也是唏嘘不已。他翻开厚厚的《厂史》对记者说,“鼎盛时期,我们厂有3000多名职工,下班口哨声响,浩浩荡荡的工人走出厂门,那个壮观……”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明卫告诉记者,1995年以前,十大老瓷厂的总产值曾经达到四亿元以上;当时,景德镇的人口占全省的3%,上缴的税收却占全省的20%,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凭着十大瓷厂的整体实力,依托当时中国建陶行业龙头企业景德镇瓷厂以及一批部、省属陶瓷企业,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外均"傲视群雄"。”景德镇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钧称,到上世纪90代初,景德镇陶瓷品种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画面,形成了日用瓷、仿古瓷、旅游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品体系,并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便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十大瓷厂最真实写照。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   

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

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改现名;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

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建于1960年,1972年改为现名;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

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这般“好景”仅存在于1995年之前,谁也没料想到,繁荣竟可在一夜间倾倒。

当时,关停、改制景德镇老瓷厂曾经导致大约6万职工处于失业状态,倘若要维持这些企业的正常运营,每家企业的最低费用大约在5000万元以上,按照当时景德镇的财政收入情况根本无法负荷。

1995年以后,景德镇一些老瓷厂开始陷入经营困境,只能靠贷款支付工人工资。

当时政府也试图救市,准备动用财政资金,同时动用各种金融手段,试图维持十大瓷厂的经营,缓解就业危机,但最终也没能阻止景德镇陶瓷业的衰落。

老瓷厂负责人及老职工告诉记者,“十大瓷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死亡的”,十多万工人因此失业,社会矛盾也随之被激化出来。

倘若要维持这些企业的正常运营,每家企业的最低费用大约在5000万元以上,政府当时的财力根本无法负荷。据记者了解,当时负债较少的红旗瓷厂债务也达到4000多万元,为民瓷厂、人民瓷厂等还要高得多。

这些企业的债务最后都落到景德镇市政府身上。景德镇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加上国有企业改制及其后的社保、医保等诸多费用,政府至少要背负70亿元包袱。”

巨大的财政负担将景德镇经济拖入深渊。就这样“十大瓷厂”突然沉睡,却再也没有醒来。

好在今天的景德镇人,也逐渐从当年的阴霾中苏醒过来,用雄壮的英姿,不惧险阻,如凤凰涅盘般,让昔日魅力瓷器在新时代重泛光芒!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

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

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现名;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

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建于1954年,1958年与第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后改现名;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

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公司合营,1956年称第一瓷厂,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

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

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部分,1965年成立;

 破解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之谜

(作者:景德镇陶瓷艺术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